精釀啤酒現在市場上是越來越流行了,這些小批量生產、真材實料、原麥汁,便是精釀啤酒。與工業啤酒比起來,精釀啤酒的麥芽汁濃度和啤酒花數量都要多幾倍,酒精度更高,風味獨特麥香更濃郁。
我們常喝的來自大品牌的啤酒屬于工業啤酒,因其原料和釀酒工藝的關系,所以釀出的酒口感比較淡,越來越不受人喜愛。愛好精釀的朋友才紛紛擼起袖子在自家的廚房和后院開始了自己精釀啤酒。
經過數十年發展,精釀啤酒已經占據全美啤酒銷量的10%。而且除了2000多家注冊精釀酒廠,還有超過幾十萬“散戶”會自己在家里釀啤酒,形成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穩定的鐵桿用戶。但并不是說只要自己在家里釀的就叫精釀啤酒了,美國的啤酒釀造商協會對精釀啤酒商有著嚴格的定義:比如通常會采用傳統的原料大麥麥芽(有時為凸顯不同,也會用其它有趣的、非傳統原料)。
添加輔料補充淀粉源的行為廣見于各種工業啤酒品牌,比如各種國產啤酒,為了降低成本,通常會加入大米(有的還會直接加淀粉和葡萄糖漿),因此普遍有股外國啤酒所沒有的酸味。歐洲的工業啤酒則常以玉米為輔料,這一點也常常受到精釀酒廠和愛好者們的攻擊。與前者這種純粹為了降低成本的商業行為相比,精釀啤酒以自家的出品的高酒精度而聞名—一方面,高酒精度本身能支撐更多的風味物質,另一方,不兌水就不會沖淡這些風味。
保守一點的精釀啤酒廠單靠大麥芽、酵母、水、啤酒花這四種基本原料,已經可以做出名為IPA(印度淡色艾爾啤酒)的香味濃郁的啤酒了。方法簡單,只要用好的水源,別偷工減料,增強麥芽汁的濃度、多放啤酒花進去,便能做出一杯口感醇厚、香氣濃郁、酒體扎實、苦味出色(但能讓人接受)、酒精度在6~7%以上的IPA啤酒了。
精釀啤酒不僅在美國紅透天邊,更在世界范圍內刮起了一股風潮:在老牌啤酒王國比利時,古老而堅守傳統的小酒廠紛紛被挖掘,在市場大放異彩,像Westvleteren這樣產量稀少的修道院酒廠甚至被全世界的啤酒愛好者奉為圭臬;在日本,精釀啤酒廠已經多達200多家;在中國,高大師、大躍、熊貓精釀等國產精釀啤酒品牌都已經闖出了一些名頭。一個數據可以說明問題:世界總的啤酒消費量在逐年下降,而精釀啤酒消費量卻在逆勢高速增長。